(六) 行為處事 > 南轅北轍
南轅北轍
戰國期間,魏王想攻打趙國。有個叫季梁的大臣為了勸他,說:

「我在大路上遇到一個趕著車向北走的人,告訴我說:『我要去楚國。』我問他:『你要去楚國,為什麼要向北呢?』他說:『我的馬跑得快。』

「我說:『您的馬雖然跑得快,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!』他又說:『我的盤纏很充足。』我說:『你的盤纏雖然多,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!』

「他又說:『給我駕車的人本領很高。』他不知道方向錯了,趕路的條件越好,離楚國的距離就會越遠。

「現在大王動不動就想稱霸諸侯,辦什麼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,依仗自己國家強大,軍隊精銳,而去攻打邯鄲,想擴展地盤抬高聲威。豈不知,您這樣的行動越多,距離統一天下為王的目標就越遠,這正像要去楚國,卻向北走的行為一樣啊!」

可惜,魏王並未聽取季梁的建議,執意出兵,最終不僅沒有成功,還換來了個「圍魏救趙」。

【出處】 《戰國策.魏策四》:「猶至楚而北行也。」
【解釋】 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。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。
詞性: 貶義詞
近義詞: 背道而馳
反義詞: 殊途同歸
例句: 他倆的個性南轅北轍,根本談不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