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六) 行為處事 > 旁徵博引
旁徵博引
唐朝時,有位大將軍叫權善才,一日一不小心,誤伐了唐太宗陵山昭陵上的柏樹。高宗很生氣,想將權善才斬首。
可是,有位大臣狄仁傑卻認為權善才罪不當死。於是,他從容不迫地進諫道:「臣聽說,漢文帝時,一個小偷盜走了祖廟前的玉環,漢文帝非常憤怒,命令張釋之處理這個案子,張釋之按照西漢律法,認定小偷犯『偷盜宗廟禦物』罪,應當斬首。
漢文帝看到這個判決,更為憤怒,認為敢偷盜先帝的法物,就應該滿門抄斬,夷滅九族。張釋之免冠叩首,回答說:『法律規定偷盜宗廟禦物者處死,已是最嚴重的處理了。不應再處死無辜的人。』文帝認為張釋之言之有理,同意了他的判決。」
狄仁傑繼續舉例道:「三國時期,魏文帝曹丕想從冀州遷徙士家十萬戶到洛陽。當時連年乾旱,饑荒嚴重。擔任侍中的辛毗堅決反對,一再勸諫,想讓魏文帝收回成命。魏文帝十分生氣,站起來要回後宮,辛毗拉住他的衣襟不放,誠懇地說:『在這種饑荒年月,強行把他們遷徙到河南,沒有糧食來救濟他們,這樣會使他們心懷怨恨,失去人心,因此我不得不力爭陛下收回成命!』最後魏文帝下令,只遷五萬戶,這正是辛毗力爭的結果。」
經過這樣的旁徵博引,狄仁傑最後總結道:「陛下制定的法律,流放和死罪都有明確規定,怎能把沒犯死罪的人處死呢?如果法律沒有規定,天下人怎麼遵循?」這才終於救了權善才。
「旁徵博引」,意思是指說話、寫文章的時候,引用材料作為依據或例證,正如狄仁傑一樣。

課後小劇場
書蟲Bolster:「為什麼大家都從圖書館回來?有什麼活動嗎?」
書蟲Twist:「剛剛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教授在圖書館給大家開講座,你不去真是太可惜了。」
書蟲Bolster:「物理?你聽得懂嗎?」
書蟲Twist:「楊教授旁徵博引,把很多日常現象和簡單的物理知識串聯起來,讓我這個門外漢都對物理感興趣了呢!」
詞性: 中性詞
近義詞: 引經據典
反義詞: 理屈詞窮
例句: 這位教授在上課時,常旁徵博引,出口成章,深受好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