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二) 人物語言 > 三緘其口
三緘其口
孔子崇尚周朝的禮儀,曾專程到周王朝考察文物禮儀制度。
在參觀周王祭先祖的太廟時,孔子看到臺階右側立著一個銅鑄的人,嘴被紮了三道封條。孔子感到很奇怪,於是走近仔細一看——在這個銅人的背面,刻著一行字:「古之慎言人也」。意思是:這是古代一位說話極其慎重的人。
這次遭遇,帶給了孔子極大的震動和啟發。所以,孔子之後教誨弟子時,總說「君子訥於言,而敏於行」,強調有德行的人要講得少,做得多。後來,人們便以「三緘其口」比喻「慎言」了,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。

課後小劇場
書蟲Bolster:「我們週末去書蟲公園玩吧!」
書蟲Qubit:「好啊!那裡的荷花又多又漂亮了!」
書蟲Ava:「還有月季、牡丹等其他的花,也很美!」
書蟲Bolster:「田詩,你為什麼三緘其口?不想去嗎?」
書蟲Twist:「哦,我不是有意見,是我對那個公園一點都不了解,所以插不上話啊!」
詞性: 中性詞
近義詞: 守口如瓶
反義詞: 口若懸河
例句: 無論怎麼問,他就是三緘其口,不願透露任何訊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