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十五) 事物評價 > 良莠不齊
良莠不齊
"「良」指禾苗,「莠」指一種俗謂「狗尾草」的雜草,這種雜草常會混在禾苗之中生長,由於葉子相似,所以在未吐穗之前難以辨認。
《孟子》中曾說︰「惡莠,恐其亂苗也。」意思就是,討厭莠這種惡草,因為害怕它會冒充禾苗,讓好壞難分。
後來,就以「莠」來比喻惡人,「良」比喻善人,兩者外表相似,混雜而居,難以區分。
如清代的大文人紀昀就曾說:「至我輩之中,好醜不一,亦如人類之內,良莠不齊。」大文人表面上在講狐仙的故事,其實是指人群之中,也是品行才能,高低參差。
「良莠不齊」這句成語就是出自此處,後來用來比喻好壞參差,素質不一。

課後小劇場
書蟲Bolster:「哇!有現場畫人像的街頭畫家,我要畫!」
書蟲Daris:「等等,辛煥然。我知道這些街頭畫家水準良莠不齊,我們先觀察觀察再說。」
書蟲Bolster:「有道理,那我們先看看他給這個人畫的怎麼樣。」"
詞性: 中性詞
近義詞: 參差不齊
反義詞: 涇渭分明
例句: 網路上的東西良莠不齊,我們要學會分辨,理性上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