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六) 行為處事 > 信口雌黃
信口雌黃
晉朝有一個叫王衍的,在晉武帝時做了太子舍人,後來又調做尚書郎等職。他從年輕時起,就喜歡清談。做官以後,還是崇拜老子和莊子,整天講「無為而治」的道理。
因為他的才學很高,談論很精闢透徹,因此,在當時享有很大的名氣,許多讀書人都佩服他,而且還模仿他的做法。
當王衍讀解老莊玄理的時候,手裡總是拿著一把玉柄拂塵,表現出十分從容寧靜的態度。而他有時把義理讀解錯了,就隨口改正,人們便說他是「口中雌黃」。
雌黃本來是山裡一種黃赤色的礦物。古時候的人寫字用黃紙,寫錯了,都用雌黃塗抹。「口中雌黃」,便是隨即改正說錯的話的意思。
說錯話是常有的事,說錯了話,隨口改正,也無可厚非。不過,後來的人從此引申,便把人隨口說出、沒有根據,不負責任的話,叫做「信口雌黃」了。

課後小劇場
書蟲Qubit:「嗚——嗚——嗚,我要告訴老師,你打我!」
書蟲Bitbit:「我什麼時候打你了?」
書蟲Qubit:「就在剛剛,你用手狠狠地打了我的頭!」
書蟲Bitbit:「你別信口雌黃啊!我沒有!」
書蟲Qubit:「嘻嘻,我演得像不像?」
詞性: 貶義詞
近義詞: 胡說八道
反義詞: 言之鑿鑿
例句: 我們做事要有自己的判斷,不要聽信一些人的信口雌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