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十五) 事物評價 > 集腋成裘
集腋成裘
墨子,戰國時魯人,提倡兼愛、非攻、尚賢、節用等學說,主張消弭戰爭,宣揚和平,自成一家之言。

墨子主張舉拔賢人,一定要打破等級制度,將「尚賢」真正落實在政治上。他認為,賢良之士是國家之寶,要治國,先要萃集精英、廣納賢士,因為「江河之水,非一源之水也;千鎰之裘,非一狐之白也」。

這句話的意思是,江河裡的水,不是從一個源頭流下來的,價值千金的白色狐裘,也不是由一隻狐狸腋下的白毛積成的。狐狸雖不見有純白者,然將一隻只狐腋下的一小塊純白毛皮,聚集起來之後,便可縫製成一件純白狐裘,輕柔難得,至為珍貴。

墨子便用此來說明一個道理:賢良之士的多寡,影響到國家的強弱興衰,所以國君應該親近人才,尊重人才,將人才聚集,並加以重用,國家才能強盛不衰。

【出處】《慎子.知忠》:「狐白之裘,蓋非一狐之皮也。」
【解釋】比喻積少成多。
詞性: 中性詞
近義詞: 聚沙成塔
反義詞: 日削月割
例句: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捐助一點零用錢,集腋成裘,就是一筆很大的數目,許多失學兒童就能重新上學了。